年第期总第期
董川北闪小说五题
第一节课
华灯初上,季永成正在急诊办公室值守,突然听到凄厉的救护车声,两副担架随即被抬下来。
“季主任,今晚就您一位医生值班。刚刚发生一起严重车祸,一个是肇事者,一个是受害者,您先救哪一个?”护士跑过来焦急地问。
永成脱口而出:“救受伤更严重的!”
“那您进1号抢救室!受害者是位老人。”
永成看到浑身是血的受害者,双腿已经扭曲变形,惨不忍睹。永成的眼眶瞬间红了,急忙喊:“快点!呼吸有没有?心跳有没有?”
助手无奈地摇摇头。
永成狠狠瞪了眼助手,急忙翻开老人的眼皮……泪水禁不住涌了出来。
“赶快救肇事者!”永成沉默了几秒钟,命令助手与护士。
护士刚要推2号门,就被一群激动的人拦住:“医生,肇事者是醉驾!我们家老人只是饭后出来散步,却遭此横祸,他要一命偿一命!你不能救杀人犯!”
“保安!拉开他们!”永成大声喊道。
一小时后,肇事者脱离生命危险,永成疲倦地对助手说:“你做好记录,有问题随时叫我,我去1号抢救室。”
永成推开1号抢救室,关上门,对着受害者深深三鞠躬。
“我进大学上的第一节课,是与同学们探讨一个医学问题——一个死刑犯被送往刑场执行死刑,突遇车祸。此时,医生救还是不救?”永成沉浸在回忆中,泪流满面,“我们都说不该救,因为他反正就要死了。但老师说,身为医生,只有救人的天职,没有审判的权利,此时你们无论如何都要救人……吴老师,我牢记着您给我上的这一节课……”
(首发于《中国中学生报》.10.22)
最后一节课
“你们看,这是我们新婚第二天在上海外滩的合影。”老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哇,姚老师年轻的时候好美!”学生们迅速围了过来,一个女生感叹说。
老季瞪了一眼女生,假装严肃地批评:“瞎讲,难道姚老师老了就不美啦?”
“美!”学生们看着老季沧桑的脸,异口同声回答。
老季微微一笑,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然后继续给学生们一边递着照片,一边回忆着幸福时光:“喏,这张大概是她28岁的时候,在菜园里照的。姚老师正在种菜,我偷偷拍的!”“看,这是结婚20周年,我们在北京香山拍的,40岁的姚老师不漂亮了吗?”
“漂亮!”学生们再次由衷地说。
“就是,在我心中,你们姚老师一直都是最美最漂亮的女人……”老季说完这句,终于忍不住,一颗浑浊的泪水滴在了照片上。
老季抬起头,这才发现,原来跟自己一样,看着看着照片,学生们的眼眶早就红了,有女生还偷偷抹着泪。
老季振作了一下,说道:“姚老师曾与我商量,她说她是老师,教了无数的学生,上了一辈子的课,看到桃李满天下,她今生无悔。但是,她想死了之后,继续当老师。所以同学们,你们不必难过……”
学生们努力地点头,但都抑制不住泪水吧嗒吧嗒往下掉。
“这是姚老师为你们上的最后一节课,如果你们爱她,你们就好好学,学好了将来才能回报社会。”说完,早已泪流满面的老季,再次看了一眼身后白布下的老伴,走出了医学院解剖学教室……
(首发于《春城晚报》.07.17)
难缠的客人
永成经营的这家面馆,因为用料讲究,味道鲜美,远近闻名,俨然成了这座小城的一张美食名片。
“老板,你给我们说说,为啥你家的面做得这么好吃?”有食客无比享受地喝尽最后一口面汤,问永成。
“实话告诉你吧。汤要熬多久,面要擀多宽,我都有严格标准。”永成一脸骄傲说,“浇头更是讲究,比如您吃的大虾,有哪家面馆会像我一样,繁琐地挑去带腥的虾线?还有鸭胗,谁会像我一样细细打上如秋菊般的刀花?”
食客竖起大拇指,说:“用心用情,注重细节,难怪声名远播!”
接近黄昏,店里已经没有客人,永成准备打烊时,又进来一位老太太。
“来一碗招牌面。”老太太正襟危坐,中气十足。
可没吃两口,老太太却停下筷子,大喊:“老板过来下!”
永成连忙跑过来,毕恭毕敬地站着。
“一个好的面馆老板,对客人要心怀感激和敬畏,对做工更要一丝不苟。”老太太挑起碗里的一片鸭胗说,“按照传统古制,鸭胗的刀花不是9刀么,你为什么少了一刀?”
永成笑着说:“八刀九刀,不影响口感……”
“口感是客人说了算!”老太太站起来嚷道,然后瞪了一眼永成,头也不回,愤然离去。
永成羞愧地低下了头……
“刁钻古怪!从没见过这么难缠的客人!”新来的帮厨小季在一旁说,“老板,咱这么好的生意,别理会她!”
“明天必须改!鸭胗的刀花就得打9刀!”永成一本正经地说,“这位难缠的客人,是我的奶奶,也是咱们面馆的创始人……”
(首发于《厦门晚报》.04.26)
“熊孩子”
天边绚丽多彩的朝霞,给大地撒下了一层碎金。男人拉着孩子的小手进了早餐店。孩子约莫七八岁,睡眼惺忪,嘟着小嘴,不情不愿的样子。医院下夜班回来,一脸的倦容。
店里生意很好,只剩下角落里一张桌子。俩人径直走过去,落座。
“老板,来一份皮蛋瘦肉粥,加一屉小笼包。”男人说。
一分钟后,热气腾腾的小笼包上来了。孩子顾不得手烫,抓起一只就往嘴里塞。
“呜呜……”孩子咬了一口,突然哽咽起来,“没我妈妈做的好吃……”
“来,那你喝粥吧,这家的瘦肉粥又香又甜。”男人劝着孩子。
“呜呜……没我妈妈熬的好喝……”孩子啜了一口粥,难以下咽的模样,又抽泣起来。
旁边的客人瞅一眼孩子,摇摇头感叹:“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真难伺候!”
“别哭了,那我们换饺子好吗?”男人安慰孩子说,“他们家的饺子皮薄馅大,很好吃的,爸爸不骗你。”
哪里知道,孩子一个水饺还没吃完,又呜咽起来:“为什么……都没有妈妈做的好吃……”
“能不能让孩子安静点,吵死了!”对面的客人向父子俩投来鄙夷的目光,喊道,“不吃了。老板,买单!”
一直在收银台观察的老板娘看到孩子影响了自己的生意,气得浑身发抖,箭步冲过来嚷道:“什么都没你妈妈做的好吃,那你就别吃了,回去让妈妈做就好了!”
孩子看着气势汹汹老板娘,惊恐万分,“哇”地嚎啕大哭起来。
“对不起,对不起!”男人连忙起身,向老板娘道歉,“您帮我打包吧,我们回家吃。实在抱歉!”
“真是个熊孩子!”老板娘瞪着男人,似乎还不肯原谅。
“他还是个孩子,您就原谅他吧!”男人卑微地给老板娘鞠了一躬,轻声说,“孩子刚刚没了妈妈……”
(首发于《亳州晚报》.06.09)
丁裁缝
丁裁缝今年50出头,在小城经营着一爿裁缝店。
丁裁缝每次缝衣,必穿戴整齐。先净手,将布料仔细裁剪,再正襟危坐,眼睛微闭,默默无语,然后飞针走线,整套衣服一气呵成。缝制过程显得无比虔诚而庄重。
这天晌午,进来一位苦瓜脸的男人,问道:“老板,定做一套衣服,需要多长时间?”
丁裁缝说:“半日就够了。”
“你这里有现成的吗?我懒得等。”男人又问。
“没有。”丁裁缝说,“我这的衣服都是量身定做的。”
“你那里不是挂着5套样品衣吗?把中码给我就行。”男人往墙上一指,说,“我给我爹买一套,他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中码肯定能穿。”
“对不起,样品衣不卖。”丁裁缝说,“因为即使身高体重相同的两个人,他们的袖长、腿长也不一样,必须定做。”
“我爹病了,不能来店里量衣服。”男人尴尬极了,请求道,“您就破个例,把那套中码卖给我吧。”
“规矩不能破。”丁裁缝不容商榷,“他来不了,你可以回去帮他量啊,把身高、袖长、腿长、腰围……都写好,还有,是否驼背,有什么爱好……这些我都要知道!”
“真麻烦!”男人不耐烦地说。
“小伙子,我这尺子既可以量衣服,又可以测人心啊!”丁裁缝拿着尺子说,“人活一世,受过多少苦,最后总要留点体面的。为人子女,这是起码的孝道。你要是不会量,我陪你一起去……”
男人低下了头,羞愧地说:“谢谢师傅,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这就回去替我爹仔细量。”
丁裁缝的这爿小店,是寿衣店。
(首发于《福州晚报》.01.08)
作者简介:
董川北,湖北人漂在上海。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委会会员,年度中国闪小说十大新锐作家。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中学生报》《河南日报》《今晚报》《海口日报》《福州晚报》《骏马》《金山》《小说月报》《小小说选刊》《喜剧世界》《上海故事》及越南《解放日报》、印尼《千岛日报》等中外数百家报刊。
投稿说明:
必须原创作品,谢绝抄袭洗稿之作,文责自负。
必须首发于本 作品发出一周后结算,10元以上部分,作者占八成,平台占二成;10元以下归平台。同期发表多人作品,作者占成均分。
平台所得作为湖南闪小说委员会活动经费。
顾问:戴希
主编:谢林涛
副主编:马晖晖吴继忠夏一刀
责任编辑:蒋玉巧肖亦翅(兼财务)陈春华
欢迎惠赐闪小说佳作:
qq. qq.欢迎纸媒在平台选稿!已支持纸媒:
《吴地文化·闪小说》《华文小小说》《笔架城》《望云峰》《窗外》《昭阳文艺》《湘乡文学》《边城晚报》《衡阳晚报》《龙溪艺苑》等。
喜报(13号)
《衡阳晚报》从“湖南闪小说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angguazhi.com/kqzywh/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