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孔雀竹芋 > 孔雀竹芋价值 > 正文 > 正文

粗椰壳种植实验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5 16:31:36
北京好治疗湿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
在此之前我常用的种植基质一直是泥炭土+珍珠岩+蛭石,这也是市面上最常见的营养土配方——优点是干净省事,容易买到现成的,省去自己配土的麻烦。缺点有四:一是干燥状态下过于轻薄,根系难以抓稳,并且放外面风一吹可能就散了一片;二是干透后很难浇透水,必须怼着往死里浇;三是用一段时间(个把月)后就会出现板结现象,盆土分离;四是泥炭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大量使用对环境不友好。于是我就把目光放到了木质素纤维——椰土上。椰糠我是用过的。单纯的椰糠并不适合大多数室内植物。缺肥倒是小问题。椰糠的吸水性很强,浇透水后花盆沉甸甸的,而室内环境通风很差,十天半个月盆土不见干——久之必然烂根。于是很容易就想到了粗椰壳:如果粗椰壳具备了椰糠的吸水保水性,又因为块度很大提供了较多的通气空间,可不就安然无虞了吗。我目前养的球兰和竹芋都是肉质根系,球兰更是附生植物,想来粗椰壳种植应该很合适。我买的是格陆谷的椰壳砖,克椰壳砖泡发后大概八升左右。考虑到椰土缺肥的特性,我有在八升泡发椰壳中混入了四升的九成植材腐叶土(并不是做广告,这类产品不同的生产商差异会很大)。由于粗椰壳间隙很大,混入腐叶土以后体积并不见增长。用这种混合基质,我种下了羊脂玉球兰、小方叶球兰、叶蝉竹芋(红脉豹纹竹芋)和马赛克竹芋。前三者是扦插枝条,马赛克竹芋是刚分出来的两叶小苗。现在时间过去了两周左右。今天我不得已重新翻了盆——的确是不得已。这种基质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至少在植物维护上有诸多不便,否则我也没必要多折腾。也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分享一下自己的使用体验。首先,椰壳土的亲根性还是很不错的,四棵小苗都有所发根,根系可以将基质牢牢抓住,这是很好的现象。

图一温度合适的情况下,叶蝉竹芋向来随插随活

接下来就尽是问题了。首当其冲的是浇水不便。椰壳的孔隙太大,自上而下浇水水会迅速的流出底孔,无从得知是否浇透。其次,在翻盆过程中,我发现盆土表面越两三厘米的椰壳几乎是彻底干透,而这两三厘米以下则是一片湿润。推想是由于椰壳孔隙过大,表面风干太快,而其本身保水性不错,内部便能持续湿润。下图是我当时斜插土中的羊脂玉球兰,枝条以下三分之二的位置方式都是埋在土中的,但发根的只有最下方进入湿润层的部分(球兰枝条上任何部分均可生根,不局限于节点附近)。而小方叶球兰我当时仅仅放在土表,轻微覆土,期待着附生植物可以自己附根其上——其实发根寥寥,因为表层土实在是太干了。最后,椰壳湿润状态下会发霉。球兰我是放在卧室床边,通风尚可,所以表土偏干。竹芋我放在了餐厅密闭处,水不易蒸发,于是我发现椰壳表面生了毛茸茸的霉菌——这也是促使我翻盆的最重要因素。

图二羊脂玉球兰发根状况

考虑到上述的种种不便,我想也不可全盘抛弃,倒是能批判继承。于是我把花盆内上部三分之一的椰壳铲了下来,混入了粗泥炭和少许珍珠岩,重新敷了回去。希望藉此方式,一方面利于掌握浇水,另一方面表层保湿并避免发霉(只有表面和空气接触的部分才会孳生霉菌)。至于效果如何,尚待后续观察。鹖冠子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angguazhi.com/kqzyjz/9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12-2020 孔雀竹芋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