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绵阳4月4日电(记者何浠)“每年清明节都来,可今年我才敢为逝去的亲人点上清香,烧点纸钱。”专程从成都赶回老家北川的李佳明4月4日在北川老县城的公祭台旁告诉记者,其实自己一直都无法释怀外公外婆的离开,如今十年过去了,自己才慢慢放开。
绵阳七中的学生们现场祭奠。 何浠 摄
清明前夕的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荒凉,前来祭祀亲人、祭奠遇难同胞的民众络绎不绝。有的默默看着公祭台上“深切缅怀5·12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横幅,有的拿着鲜花向遇难者鞠躬,有的虔诚地跪在了地上,有的望着“老北川中学”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香港童军总会的队员们。 何浠摄
杨抗帝是第一次到北川老县城,大男人也默默流下了眼泪。他告诉记者,十年了,心情还是会难受,每一年的5月12日都会想着那场大地震。“太记忆犹新了,正因如此,我每年都会组织我的员工同事进行培训,将预防工作做在前面。”杨抗帝表示,地震让他意识到任何工作都要提前预防,这样在面对灾难时才能灵活应对。
专程组织了名学生前来祭奠的绵阳七中教师兰莉在现场表示,如今美丽的新北川焕发着生机,这里的人们也已经从巨大阴影中走出来,所以大家都要学会感恩。“我们要感恩周围的每一个事物,是它让大家享受了阳光,并且期待明天的朝阳。”随后,师生们统一有序地将手中的鲜花放在了公祭台。
北川老县城的公祭台摆放了很多鲜花。 何浠摄
在陆续前来祭奠的队伍中,一群穿着特别的人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他们是来自香港童军总会的“童子军”们,听着十年前的故事,大家都心情沉重。负责人苏淑芳表示,连续十年她都带着“童子军”们过来,因为大家都是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人,“差不多每一次都会到这里来,去做一个心灵上的感受,希望这一个事情能带给我们另一个体会就是我们人要时刻充满爱。”
路边木桩上的白色小花、公祭台前的鲜花、废墟上的枯木发出的新芽都让这个清明节显得格外特别。曾工作在北川老县城教育局的张开国带着侄儿早早地来到了当地知名的望乡台,他们用传统方式静静地为逝去的亲人同事祭奠,望着眼前的北川老县城,默默流下热泪。(完)
4月4日12时,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刻有5.12字样的纪念碑前,来自绵阳实验中学城北校区近名学生手持鲜花,肃穆而立,悼念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
学校执行校长雷震说:“一些同学和老师就是北川老县城的,作为绵阳人这里就是寄托我们哀思的地方。下午,我们还将去参观地震博物馆和北川新县城,虽然地震给生命带来了灾难,但地震后的众志成城又让人感到生命的自强不息。这是要同学们从这次活动中去体会的。”地震遗址一位解说员介绍,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平均每天接待人次。
成都商报记者王效摄影报道
来源:中新网、成都商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